# 芦荟换盆后不适应的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
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是给芦荟换盆的最佳时机。然而,不少花友发现,换盆后的芦荟似乎“闹起了脾气”——叶片蜷缩、变薄、发软,甚至发黄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它顺利度过适应期呢?
根系受损
换盆时,如果不小心损伤了根系,芦荟的吸收能力会暂时下降,导致水分和养分供应不足,叶片自然变得蔫蔫的,像极了“水土不服”的旅人。
土壤不合适
有些花友直接用园土或黄泥土换盆,这些土壤容易板结,浇水后水分无法渗透到根系附近,芦荟就像被困在“水泥地”里,根部无法呼吸,叶片也会因缺水而卷曲。
浇水不当
换盆后,芦荟需要一段“缓苗期”,此时浇水过多容易烂根,而浇水过少又会让它“渴得冒烟”。不少花友要么“溺爱”过度,要么“放养”过头,结果芦荟的叶片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软塌塌的。
环境突变
换盆后,如果突然将芦荟从阴凉处搬到阳光下,或者温度变化太大,它就会像突然被丢进陌生环境的孩子,表现出明显的“应激反应”——叶片发黄、干尖。
换盆时动作轻柔,避免伤根。若根系已受损,可将其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伤口,再重新上盆。
缓苗期间暂停施肥,等半个月后再逐步恢复正常养护。
芦荟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,可以按以下比例配制:
| 材料 | 比例 | 作用 |
|------------|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
| 园土 | 40% | 提供基础养分 |
| 腐殖土 | 40% | 增加土壤肥力 |
| 河沙或珍珠岩 | 20% | 增强排水性和透气性 |
(参考自)
缓苗期(换盆后3-5天):少量喷水保持土壤微潮,避免浇透。
服盆期(换盆后半个月):逐步增加浇水量,春秋季每周2-3次,夏季可每天喷雾。
将芦荟放在通风、散射光充足的地方,避免暴晒或冷风吹袭。
冬季保持室温在5℃以上,夏季避开正午烈日。
成功适应:叶片逐渐舒展,新叶开始萌发,摸起来饱满硬挺。
仍需观察:老叶仍有轻微卷曲,但无腐烂或发黑迹象(若发黑可能是烂根,需重新修根换土)。
记住,芦荟是“慢性子”,换盆后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完全适应。耐心等待,它终会以翠绿饱满的姿态回报你的精心照料!